出食台,又称施食台、供食台、出生台、生台等,民间俗称石佛柱。源自佛教「施食」的典故,后来广传于亚洲各佛教寺院,于大殿外施设一石柱、或一平台、或一食盘等,以供放加持过的食物、水、香,施食鬼神。至今,台湾多处宫庙,亦可见之。
佛教的出食典故,根据宋朝志磬大师于1269年所撰之《佛祖统记》,一部中国历史上**完整的佛教百科式史书,详述出食,又称「出生饭」或「出众生食」,其缘起有二:一,根据《大般涅槃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前者记述佛陀化导了名为「旷野」的鬼神,后者,收服了罗刹鬼「诃利底母」(梵文hārītī,或作诃利帝母,以其为众鬼子之母,故称鬼子母)。两者皆喜啖人肉,作害生灵,经佛陀摄伏教化,授予戒律,不得杀生。因此佛嘱咐弟子谨遵为戒条,施予饮食,令离饥苦。二,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等经典,阿难欲救拔名为「焰口」,或称面然的饿鬼,请求佛陀超拔之道,佛陀传授「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咒语,诵持此咒,可散施与无量饿鬼及诸仙等种种饮食,令诸饿鬼解脱苦身、得生天上。且受持者,福德寿命皆可增长。后者通行佛道两教。
因施食之风,到了唐代,蔚为风行,影响所及道教也发展出施食和焰口仪式。佛道两教通行斛食(以四角形大木盘盛大量饭食以供养三界万灵;斛,量器名,古谓十斗,今容五斗),施舍鬼众。如今农历七月,两教寺庙亦皆举办普渡法会,设斋施食,慈悲救拔亡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