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微博、网游、直播、淘宝......种种网络社交、娱乐、购物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静下来反思;互联网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还是早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的深渊。
无论出于更好地谋生,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深度工作,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先你得想要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
1、什么是深度工作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2、什么是浮浅工作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时间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3、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新经济形势下,赢家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
①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②工作质量和效果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将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物和实现精英级产出。
高产出的核心原因是: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实现深度工作。
4、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小阻力原则;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反馈和标准,我们倾向于采取**简易的行为,即浮浅工作更简单。
频繁召开项目例会,这些会议往往使人无法持续专注,导致日程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而人们仍旧坚持开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更简单,并且大多数人不愿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例会迫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或者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想
忙碌代表生产力;当工作的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多数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如果你看起来不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
5、不要独自工作
在恰当时机采用协作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不能过分追求交流,以免破坏专注的状态。
6、像经商一样执行——4个原则
**,明确**目标。这样有助于集中精力达成目标。
,抓住**性指标,即专注于在**目标上投入的深度工作时间。
第三,准备醒目计分板。将深度工作时间记录在计分板上,一方面营造竞争氛围,驱使人专注,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动机。
第四,定期问责。比如在每周工作回顾中,反省自己的表现以不断调整,并利用它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定期放松大脑的三个原因:
**,安逸时光利于提升洞察力。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
,安逸时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能量。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复原。
第三,晚间安逸时光中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如果日程安排合理,白天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了,那么在夜里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深度工作。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除极个别例外,作者不在5点半后发电子邮件。一般来说,电子邮件和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作者不在5点半后工作。他把这种坚持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即确定一个工作目标,并设置工作时间上限,达到时间上则停止工作,而在工作时则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固定日程生产力能获得成果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采用固定日程生产力的方法,让人在做选择时有所侧重。这样能促使我们严格缩减浮浅工作,保持深度,在解放了时间的同时,**创造的价值也不会减少。
二是,因为时间有限,才能更谨慎地思考个人的组织习惯。这使得我们产出的价值,高于花费长时间但日程安排混乱的人。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掌握电子通讯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控制权,有三个技巧:
**,让发电子邮件的人做更多工作。如作者使用“发件人过滤器”的方法:如果有人要联系他,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一个特殊情况电子邮件地址,同时会附带“不要对收到回复报太大期望”的信息。
,自己在收发电子邮件时做更多工作。如作者运用“流程导向”的方法,即梳理收到邮件的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接下来要做什么?
在回复邮件前,多花些时间理清当前处于哪个步骤,然后强调接下来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收到的邮件数量和漫无目的的思维混乱。
第三,不要回复。在你职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这一技巧可参考以下三条规则,区分哪些信息不需要回复:
其一,邮件内容含混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其二,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其三,如果回复,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不回复,也不会有好结果。
深度的生活并非你必须要这么做,而是如果你想拥有更富效率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你就得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