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铝阻燃剂的方法可不止这一种,所以小编今天就来讲讲除机械粉碎法外的以下几种生产方法:
1.微乳液法:W/O型微乳液是由水、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水、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正己醇、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组成和性质,当正己醇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2∶3时,该微乳液体系有较宽且稳定的微乳液相区,是一种制备超细微粒的理想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氨沉淀制得的氢氧化铝超细微粒,平均粒径为6nm,有较好的分散性。
2.溶液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目前在超细粉制备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以硫酸铝为原料,在pH为3.5、溶胶浓度为0.4mol/L、加入0.3%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反应温度为80℃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胶溶,得到稳定溶胶,后经5h的100~150℃热处理,制得超细氢氧化铝粒子,平均粒度为70nm,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
3.金属醇盐法:在适当催化剂的作用下,异丙基铝在H2O-NH3体系中进行水解,生成的沉淀经过滤、干燥即得氢氧化铝微粒,平均粒径为90nm.此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制得的样品粒径小;缺点是样品团聚严重,使用的有机原料成本高。
4.铝酸盐分解法:铝酸钠种子分解法根据种子的不同又可分为自分解种子分解法和机械粉碎种子分解法两种。机械种子分解法产品粒度平均粒径较细,可达到2μm,但由于分解所用的种子是机械粉碎加工而成,成品无法避免出现10μm甚至于15μm的大颗粒,这在阻燃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电线、电缆和工程塑料的生产过程中是致命的缺陷。自分解种子两段分解法制备的产品粒度细,平均粒径可小于1μm,粒径分布窄,产品具有纯度高、白度好、颗粒均匀规则、易于分散等优点。
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对火势有一定的阻制。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出水,同时吸收大量的潜热,从而抑制聚合物温度上升,延续其热分解并降低燃烧速度,这就降低了树脂在火焰中的实际承受温度,具有抑制高聚物分解和可燃性气体产生的冷却效应。
分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镁是良好的耐火材料,切断氧气的供给、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流动,帮助提高树脂抵抗火焰的能力,而且其热分解温度高达340℃,因此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其阻燃性能十分优越。
氢氧化镁在中等填充时能出现较厚的氧化炭层。炭化层的生产,阻挡了热量和氧气的进入及可燃性气体的溢出,使脱水稀释,吸热降温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入氢氧化镁降低了初始的氧化分解温度,且随用量的增加下降程度变大。此外生成的氧化镁使优良的耐火材料覆盖于高聚物表面,亦能提高高聚物抵抗火焰的能力。
有卤元素的阻燃剂会产生有害气体,且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也渐渐的把无卤元素的阻燃剂运用在防火涂料中。
将氢氧化镁阻燃剂适量的添加进去,可使防火涂料有着良好的阻燃性且相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出,将其施工于钢结构基材表面后,在火灾发生时,基材不会立即燃烧起来,同时会阻碍火势的蔓延,使得公用建筑、车辆、飞机、船舶、古建筑及文物、电器电缆等不易受火灾破坏。
当下有研究出一种隧道防火涂料,主要是以氢氧化镁作为助剂,在高温装调下,可以分解出无毒惰性气体和受热分解、相变吸收消耗热量,表层可以慢慢碳化再生成膨胀的发泡层,热量传导内减少,降低构件温度升高的速率,具有耐火极限、粘结性高、耐水性好、不产生有毒气体,环保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