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LED光源产业是一个新兴高科技产业。当今,紫外光LED刚开始在许多高度异化的市场里取代传统的紫外光源。与规模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可见光LED照明市场相比,紫外LED市场仅为前者的零头,但该市场正在高速增长中,属于朝阳产业,正是相关高科技企业进入的**时机。
紫外LED(UV LED)主要应用在生物**的消毒、净化(水、空气等)、固化、防伪鉴定、领域、计算机数据存储和军事等方面。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会不断出现以替代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紫外LED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如紫外LED光疗仪是未来很受欢迎的**器械,但是目前技术还处于成长期。
2018年全球UV LED芯片市场总产值3.78亿美元,到2022年有望达到9.29亿美元,2018到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8%,受益近年来生产技术的突破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UV LED市场的潜力巨大。
日本是全世界UV LED芯片生产量**的国家,在2018年日本的UV LED总产值接近一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5.86%。日本主流的厂商有日亚化学、Stanley、NIKKISO等。
目前,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紫外线LED产品普遍处于较水平,世界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韩国,日本等。国外度高的厂商凭借良好的产品和口碑,使得其长期占据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外公司有比较的设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国内企业。目前全球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LG Innotek(韩国),日亚化学(Nichia 日本),SEOUL VIOSYS(韩国),SETi(北美),HexaTech(北美),SemiLED(旭明光电 台湾)及中国企业:青岛杰生电气(中国),浙江亚威朗光电(中国),西安中为光电(中国).其中LG Innotek和日亚化学占据全球紫外LED产值将近15%以上的份额,中国企业占据不到10%的产值份额.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都被国外垄断,国内通过自主研发生产紫外线LED产品的厂商仍不到10家。
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紫外LED波长越短,制备难度越大,但同时产业附加值也越高。紫外LED的主要技术难度体现在核心材料制备方面。目前的蓝光LED的核心发光材料为InGaN材料,而紫外LED的核心发光材料为AlGaN材料,波长越短,Al组分越高,MOCVD外延制备的技术难度也就越大。对于波长小于300nm的深紫外LED,需要的Al组分超过50%,如果采用普通蓝光GaNLED的外延技术,不仅AlGaN材料生长效率低下,而且材料质量很差。此外,高Al组分下的芯片制备工艺和蓝光LED也有不同,封装材料也需要选取能够耐受紫外线的材料。目前世界上也仅有北美、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了深紫外LED的核心材料和器件制备技术。UV LED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门坎高、易于差异化,以及客户群领域相对分散、客制化程度高等特色,是台湾LED业者值得布局的利基市场。随着LED技术与价格进展快速的驱动力之下,原先就广泛被应用在各种传统产业及科技业的一般传统UV光源,导入节能、长寿命、体积小、点灭速度快、环保不含汞等优点的UVLED光源,已逐渐具有优势及市场可行性。如紫外线LED市场从过去纸钞识别用,扩展到光树脂硬化、捕虫灯、印刷业,进一步朝技术含量高的深紫外线杀菌功能、药用植物等市场用途。而深紫外线UV-C LED(200~280nm)与UV-B LED(280~315nm)不论在磊晶技术门坎都比UV-A(315~380nm)要高出许多,而且封装散热能力要求高,封装技术及材料选择上都需要特别考虑,以满足将UVLED设计在既有杀菌、水处理、药用植物等应用产品之所需。当前紫外光LED光源市场存在巨大机遇。我们认为,未来5年,高效率紫外光LED光源必将是紫外光源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5年之后,基于UVLED的紫外光源的产品市场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
恒州博智发表《2019年版全球及中国紫外线LED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该报告提供紫外线LED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紫外LED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紫外LED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